勇立潮头
谋海济国
2024-09-25
中国海洋大学100周年校庆公告(第二号)
2024-06-26
关于启用“校内通知”平台的通知
2024-01-30
中国海洋大学诚邀全球英才申报国家优青(海外)项目
信息门户
校内通知
学校新闻
邮件系统
信息服务
领导信箱
信息公开
捐赠
校园VR
访客
适老
访问旧版
En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徽标
学校校旗
学校章程
组织机构
历任领导
私立青岛大学时期
国立青岛大学时期
国立山东大学时期
山东大学时期
山东海洋学院时期
青岛海洋大学时期
中国海洋大学时期
现任领导
李明
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
院系设置
重点建设
一流大学建设
学科专业介绍
本科专业分布
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重点学科
教育教学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留学生教育
非学历教育
继续教育
非学历教育
学历教育
审核评估
科学研究
学术期刊
大型科学仪器
科研调查船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蓝色经济
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
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基地
自然科学科研基地
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前沿科学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
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技术创新中心
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内科研基地
校地共建科研基地
校际共建科研基地
校企共建科研基地
科研政策专题
科技成果汇编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招生
就业信息
人力资源
人事综合管理系统
人才招聘
师资队伍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
国际合作
国际教育交流
图书档案
图书馆
档案馆
期刊社
出版社
通知公告
校园服务
数字后勤服务大厅
信息服务
海大校历
心理咨询
校园VR地图
更多
>
探索海大
综合新闻
更多
>
中国海洋大学在第七届中国大学生帆船锦标赛获佳绩
中国海洋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会议
中国海洋大学举办深远海开发与科技创新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
中国海洋大学案例入选第三批教育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
中国海洋大学校友会海南分会在琼校友成长赋能研讨会暨换届选举会议举行
“东方红2”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焕新下水
海大要闻
更多
>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
李明调研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山东省政协主席葛慧君来校调研
“沂蒙精神代代传”主题宣讲走进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召开“十五五”学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专题座谈会
李明考察调研“东方红3”船 为科考队伍送航
李明为2025级本科学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生物制造产业研究院成立暨揭牌仪式举行
学校领导带队开展中秋国庆假期前安全检查
媒体海大
更多
>
【央视新闻客户端】“东方红3”科考船赴西北太平洋执行综合科考任务
【山东广播电视台】《理响中国》:以“海”对话 扩容“蓝色朋友圈”
【大众日报】科考船上,升起五星红旗
【学习时报】蓝色金融激活产业发展新引擎
【科技日报】科技谱写向海图强新乐章
【高校思政网】示范社区工作案例丨中国海洋大学:着力建设“六型”学生社区,精心打造社区育人共同体
专题专栏
更多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中国海洋大学党纪学习教育专题网站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网站
八关山下 ——校史专题网站
弘扬教育家精神专题网站
中国海洋大学形象识别系统
学术海大
更多
>
中国海洋大学教师在国内政治学顶级学术期刊《世界经济与政治》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杨晓昕与硕士研究生任慧敏撰写的论文《国际军备合作何以实现——基于技术期望与外部压力的分析》在国内顶级政治学学术期刊《世界经济与政治》2025年第7期发表。
中国海洋大学在微生物天然产物“酶—非酶”协同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青岛海洋科技中心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实验室、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乂&朱伟明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题为“A unique mechanism involving cocatalysis of enzyme and nonenzyme to form β-carboline and spirotryprostatins in Aspergillus fumigatus”(烟曲霉中一种酶–非酶协同催化形成β-carboline和spirotryprostatins类化合物的独特机制)的研究文章。该研究首次揭示了pH胁迫下真菌吲哚生物碱骨架“酶—非酶”协同催化新机制,为天然产物高效发现与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挖掘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海洋大学在生物大分子的组装递送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姜帅教授课题组在生物大分子的组装递送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分别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和Advanced Science(《先进科学》)。
中国海洋大学在蛋白质温度适应和趋同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水绿色养殖与智慧渔业重点实验室、未来海洋学院董云伟教授团队构建了“分子动力学模拟–酶促动力学–蛋白表达验证–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研究框架,将深度学习技术方法带入到海洋动物蛋白质结构研究中,系统分析了海洋鱼类蛋白质结构稳定性对温度的适应模式,揭示了其趋同进化特征。研究成果以“Temperature adaptation 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lactate dehydrogenase-A reflects convergent evolution in a few key protein regions”(乳酸脱氢酶A结构与功能的温度适应揭示蛋白质关键区域的趋同进化)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
中国海洋大学原生动物学团队在小RNA介导的基因组DNA精确删除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原生动物学团队高凤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杂志发表了题为“Soma-derived 30-nt small RNAs are coupled with chromosome breakage and precisely target nontransposon DNA against elimination in Euplotes vannus”(扇形游仆虫中母本体细胞系来源的30nt小RNA与染色体断裂偶联并精确靶向非转座子DNA序列使其保留在子代体细胞核中)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以海洋纤毛虫为模式材料,鉴定了一类在有性生殖时期特异性合成的小RNA,系统阐明了这类小RNA的来源、加工机制及其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的关键作用,为理解真核生物中小RNA介导的跨代遗传信息传递提供了全新视角。
海大人物
更多
>
海大人物
101
沧海奇零——南海科考日记
海大人物
100
弘扬教育家精神 涵育海大“大先生”——中国海洋大学多措并举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海大人物
99
培育国之栋梁 建设“蓝色粮仓”——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食品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纪实
海大人物
98
让知识在田野里扎根的实践育人课——中国海洋大学“专业社会实践导论”课的跨学科融合与实践探索之路
海大人物
97
小院“鲟”宝:让水产养殖发“光”变“美”
海大人物
96
这门通识课,叫好又叫座——记中国海洋大学通识课“在海洋中给地球做CT”的创新与实践
海大人物
95
海纳百川连天碧 春含二月育桃红——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冯士筰
海大人物
遇见您,是我人生最美的际遇——两院院士笔下的海大“大先生”
遇见您,是我人生最美的际遇
文化海大园
讲座论坛
/
海大史苑
/
走进海洋
更多
>
研究生百川讲坛第533讲-汪宝荣: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模式:理论、方法与应用
2025/10/16
研究生百川讲坛-汪宝荣: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模式:理论、方法与应用
报告人:
研究生百川讲坛第532讲-张洪波:版权贸易如何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2025/10/16
研究生百川讲坛-张洪波:版权贸易如何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报告人:
未来海洋全球公开课第8课-Yuxia Hu & Dong Wang: Offshore Geotechnics
2025/10/16
未来海洋全球公开课-Yuxia Hu & Dong Wang: Offshore Geotechnics
报告人:
海大人文讲坛2025年第70讲-郑志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现实视角
2025/10/15
海大人文讲坛-郑志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现实视角
报告人:
更多
>
也说校史上的“人文辉煌”
李欣:携笔从戎的中共青岛特支书记
韩宁夫:在艰苦卓绝的抗日烽火中淬炼成钢
从“反日救国会”到“抗日游击队”——校史上的抗日救亡运动纪事
更多
>
“非法行医”的盾齿鳚(上)
报告人:
我国科学家揭示南海深海冷泉系统演化规律
报告人:
海洋正在悄悄变 “暗”:20年数据揭示全球生态危机
报告人:
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在南海成功海试
报告人:
遇见海大
校园VR全景
行远东方红
微信群
QQ群
反馈邮箱
zhuye@ouc.edu.cn
反馈电话
66786336 66782163